文献知网节
(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5-04-02 12:19:52

特大城市水源涵养服务时空动态的影响机制探测——以郑州市为例

潘汇丰韩叶青

yeqinghan_geo@163.com

段韩旭张红娟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水源涵养在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韧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In VEST模型评估了郑州市2000-2015年的产水能力,结合地形、土壤及流速等因子利用综合评估法估算了郑州市的水源涵养服务,并采用截距模型和随机斜率模型揭示了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时空多尺度统计模型探讨人为因子与自然因子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市水源涵养服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南山区及东部地区,栅格尺度对其贡献度最大,县域其次,乡镇尺度最小;89%的乡镇/街道的水源涵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约10%的区域则与之相反.(2)高程和道路对水源涵养服务具有显著负面影响,而降水量、夜间灯光强度及企业数量等因子对水源涵养服务具有正面影响,但这些因子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程度随时间发生变化.(3)自然因素在水源涵养变化中的贡献度占主导地位,到2015年自然因素(51%)和人为因素(49%)的贡献度已基本持平.通过研究以期为郑州市提升水资源涵养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DOI:

    10.15991/j.cnki.411100.20250401.001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分类号:

    X171.1

中国知网独家网络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61 页数:14 大小:1034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