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对海洋微藻光合固碳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娜于婕杨晓文薛丹王岩杨军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
摘要:大气中温室气体(CO2)浓度不断上升,为了保护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随着海洋固碳潜力被逐步发掘,“海洋碳汇”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作为海洋初级生产者的微藻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路径上重要的一环,然而海洋是污染物主要汇聚地,不同污染物能够改变微藻的固碳效果,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因此评估污染物对微藻固碳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本文从碳的运输、碳的固定途径和碳的代谢三个方面归纳了微藻光合固碳原理,综述了近年来传统污染物(海上溢油、农药和重金属)以及新污染物(微塑料和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机制,其中石油烃、农药及抗生素对微藻固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以上内容旨在为微藻固碳减排方面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分类号:
X17
中国知网独家网络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城市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的现状及分析检测研究进展[J]. 杨再波,孟凡丽,黄萍,毛海立,黄德娜. 环保科技. 2025(01)
- [2]精准识别新污染物健康危害 全面应对长期威胁[J]. 缪小平. 中国卫生. 2025(03)
- [3]珠海市前山河污染物溯源预警理想数值实验研究[J]. 游志伟,徐广珺,刘雨立,谢文鸿,刘志国,董昌明. 海洋科学进展. 2024(01)
- [4]单列人员行走下呼吸污染物传播规律的研究[J]. 张家兴,张永志,郭增瑞,邢子寒,王平.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01)
- [5]排污许可制度下新型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J]. 张维. 低碳世界. 2024(11)
- [6]新型优先管控污染物筛选研究进展[J]. 高歌,张文晴,魏歆倪,刘鹏,赵龙. 中国环境科学. 2024(11)
- [7]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与治理现状分析与探讨[J]. 吴巍,赖晓晨,孙浩程,李宝忠,王学海.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3(08)
- [8]构建中国特色新污染物风险防控体系[J]. 邹秀萍,李振玮,张丛林,胥彦玲,黄宝荣,楼紫阳. 环境生态学. 2022(Z1)
- [9]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J]. 高波,杨纳铭. 节能与环保. 2021(03)
- [10]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生态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研究[J]. 李灿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