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声八病到四声二元化
兴膳宏
日本京都大学
摘要:<正> 一诗人作诗时,除了押韵以外,还看重声律,这大致是从5世纪末的南齐永明年间才明显起来的。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已触及声律的原则:"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沿着这条原则而加以具体化的创作论,即所谓四声八病之说。沈约、谢朓等的永明体诗就是根据此理论而诞生的精华。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郑好事《骈文丛话》中的骈文理论[J]. 莫山洪,尹梦雨. 骈文研究. 2023(02)
- [2]初唐诗人与其“八病说”运用[J]. 加藤聪. 唐代文学研究. 2002(00)
- [3]论郑好事《骈文丛话》中的骈文理论[J]. 莫山洪,尹梦雨. 骈文研究. 2024(02)
- [4]论永明体的出现与音乐之关系[J]. 吴相洲. 中国诗歌研究. 2002(00)
- [5]漢語詩律起源——證自沈約詩案例研究[J]. 張洪明. 岭南学报. 2016(02)
- [6]蜂腰论[J]. 卢盛江. 文化与诗学. 2011(01)
- [7]近体诗律的梵文来源(下)[J]. 梅维恒,梅祖麟,王继红. 国际汉学. 2007(02)
- [8]音乐化与诗歌自觉——关于永明声律审美原理的考察[J]. 马草. 中国美学. 2021(02)
- [9]“永明体”到“沈宋体”的声律演变[J]. 黄震云,高薇. 乐府学.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