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
莫砺锋
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正>宋、金时人评论苏诗,多以"新"或"奇"目之。《后山诗话》说:"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二云:"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其二六又云:"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细味其意,似乎对苏诗之"新"隐含不满。对此,清人曾予反驳,赵翼说:"新岂易言!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逾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尚得成大家哉?"①刘熙载说:"东坡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施注苏诗》的刊补与收藏问题——以清代寿苏活动为中心[J]. 霍东晓. 中国诗学研究. 2024(02)
- [2]学术史研究的力作——王友胜教授《苏诗研究史稿》评介[J]. 陈道贵. 古籍研究. 2000(04)
- [3]东坡本色与苏诗评点[J]. 樊庆彦. 中国苏轼研究. 2019(01)
- [4]苏诗旧注补正(二)[J]. 馬德富. 宋代文化研究. 1996(00)
- [5]苏诗理趣论[J]. 沈广斌. 中国苏轼研究. 2016(01)
- [6]翁方纲与《苏诗补注》[J]. 王友胜. 古籍研究. 2000(04)
- [7]苏诗的情感及其传达特徵[J]. 馬德富. 宋代文化研究. 1994(00)
- [8]苏诗旧注补正(一)[J]. 馬德富. 宋代文化研究. 1995(00)
- [9]论何绍基诗“逼肖苏诗”的艺术特征[J]. 兰石洪. 中国苏轼研究. 2019(01)
- [10]苏轼以议论为诗浅析[J]. 沈广斌. 中国苏轼研究.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