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论永明体的出现与音乐之关系

吴相洲

  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永明体的出现是诗与乐分离的产物,本文通过大量事实证明,永明体的出现正是诗与乐结合的产物。文章分七个问题,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考察了永明体的产生与诗歌入乐的关系,指出:沈约等人提出的以“四声”、“八病”、“清浊”、“轻重”为主要内含的声律说,不仅仅出于方便诵读的考虑,也是出于方便入乐的考虑,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近体诗是适合入乐歌唱的最佳形式;永明声律说提出的巨大意义在于为那些不擅长音乐的人找到了一种便于合乐的作诗方法,即通过音韵的合理组合便可写出达到合乐要求的诗歌,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永明体的创立与诗歌入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创立和完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歌词的创作中完成的;那种认为永明体的创立只是为了追求“内在音乐”,以便诵读的说法很不全面。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117 页码:117-145+325 页数:30 大小:1380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