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木构建筑材份制度初探
徐怡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摘要:本文结合《营造法式》,通过对唐代长安、洛阳出土的一系列瓦当、筒瓦直径的研究,推导出唐代木构建筑的材份制度,并通过与北方地区现存的唐、五代、辽早期建筑的比较,进一步确认了本文所提出的唐代材份制度。
- 专辑:
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
- 专题:
建筑科学与工程
- 分类号:
TU-09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10~14世纪木构建筑中串的普及与襻间的退化[J]. 喻梦哲. 建筑史. 2017(01)
- [2]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和科学保护[J]. 马炳坚. 文物建筑. 2008(00)
- [3]13世纪哈刺和林的多层木构建筑:关于高300尺的兴元阁建筑样式的探讨(英文)[J]. 包慕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01)
- [4]《营造法式》八等材和材份制争议[J]. 国庆华.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01)
- [5]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下)[J]. 陈明达. 建筑史论文集. 2002(02)
- [6]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J]. 陈明达. 建筑史论文集. 2002(03)
- [7]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J]. 陈明达. 建筑史论文集. 2003(01)
- [8]宋金时期河南中北部地区墓葬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J]. 俞莉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8(01)
- [9]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上)[J]. 陈明达. 建筑史论文集. 2002(01)
- [10]辽代木构建筑的“学唐比宋”[J]. 郑好.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