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与文本细读——兼谈“新批评”在当前的借鉴意义
李卫华吉雯陶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摘要:文化研究被引入中国的文艺学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打破了学科之间人为的藩篱,扩大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增强了文学研究中的批判意识;但也导致了文学研究对象的无限泛化和对于审美价值的忽略。正是在这一方面,"新批评"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即以文学文本为出发点,以作品的审美价值为目标。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是两种不同的学术研究,它们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互相借鉴;文学属于文化,因此文学研究离不开对文化的分析;但文学研究必须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并以审美价值为旨归。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6.7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左联”五烈士作品的审美价值应予充分的肯定[J]. 哈九增. 上海鲁迅研究. 2001(00)
- [2]论嘎子小说《香秘》的空间叙事[J]. 谢应光,刘文君.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0(01)
- [3]问题的邀请——评《新诗文本细读十三章》[J]. 吴丹鸿.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7(01)
- [4]诗乐画里窥王维——王维诗乐画的审美价值[J]. 杨亚波,刘原源. 当代艺术. 2007(04)
- [5]主持人语[J]. 邹羽.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9(01)
- [6]边界跨越与文本细读——读蔡九迪《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J]. 王晨.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23(00)
- [7]文本细读与清诗注释——《张鹏翮诗集校注》诠解商榷[J]. 赵伯陶. 明清文学与文献. 2021(00)
- [8]古典诗词“参横”意象的时令规律与审美价值——基于数字人文天象模拟技术的探析[J]. 刘梦涵. 数字人文. 2023(01)
- [9]论辛弃疾农村词的审美价值[J]. 曹済平. 词学. 2001(00)
- [10]认知美学视域下刘心武小说的审美价值——以《班主任》为例[J]. 佟建伟,李志宏. 华夏文化论坛.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