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由来
韩玉霞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实践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主导原则,它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活动"虽然充满了能动性,但缺乏现实的根基,是抽象思辨的活动;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理"虽然肯定了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但缺乏能动性,只是对感性对象的单纯直观,费尔巴哈并没有看到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的人。马克思继承亚里士多德开辟的实践哲学传统,整合被唯心主义抽象发展了的"活动"的能动性原则和费尔巴哈的"感性对象性"原理,把"感性"和"活动"统一到现实的人身上,既克服了"活动"的抽象思辨性,又扬弃了感性对象的单纯直观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概念。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政治军事与法律
- 专题: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A811.6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毛泽东实践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比较[J]. 韩步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6(02)
- [2]实践人学对感性人学的超越[J]. 邢学军.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2(00)
- [3]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J]. 戴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0(00)
-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J]. 安启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0(00)
- [5]费尔巴哈的感性理论与《巴黎手稿》对它的扬弃——兼论“美的规律”问题[J]. 任继泽.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02)
- [6]费尔巴哈的特征[J]. 布鲁诺·鲍威尔,毛林林.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2(03)
- [7]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之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J]. 周青华.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6(00)
- [8]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逻辑嬗变及其当代价值[J]. 王建刚.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5(01)
- [9]感性直观与中介之间的意识形态批判——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跨越性批判[J]. 潘裕文.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2(03)
- [10]重新认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问题——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关系[J]. 周龙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