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摘要:<正>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常常被视为两种迥然相异的哲学趋向。然而,就中国哲学的研究而言,分析哲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异己的存在或无法相容的形态。无论是从回顾和考察中国哲学的历史看,抑或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着眼,具体地把握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都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089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J]. 梅约翰. 人文论丛. 2006(00)
- [2]文本与方法:中国哲学的新发展——“中国哲学视阈下的古史经典”学术研讨会综述[J]. 张永路. 国学论衡. 2020(00)
- [3]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的回顾与审思——“百年道路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高欣雨.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01)
- [4]米洛什·茨尔年斯基与中国哲学[J]. 伊利亚·马里奇,洪羽青. 国际汉学译丛. 2022(00)
- [5]世界与中国:从哲学的视域出发——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会议综述[J]. 蔡添阳. 思想与文化. 2023(01)
- [6]逻辑、历史与中国哲学重建——沈顺福教授访谈[J]. 沈顺福,张恒. 国际儒学论丛. 2024(01)
- [7]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J]. 李德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1(00)
- [8]中国哲学的开新之路[J]. 张连良.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8(00)
-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新成果——简评李维武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刘金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01)
- [10]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与中国哲学[J]. 羊涤生. 朱子学刊. 1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