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中日古代流散汉诗及其特点——以唐诗及五山文学汉诗为例

国晖张晓希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正>"流散"(diaspora)现已成为当前比较文学中跨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流散文学古已有之,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中的流散汉诗便是其中之一。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流散"与"中日古代流散汉诗"为我们认识文学进程与世界文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研究全球大流散的学者罗宾·柯亨在他的著作《全球大流散导论》中追溯了"流散"一词的语源。从希腊语源来看"流散"(diaspora)一词源自希腊版《新约·约翰福音7-35》(οπερτω),意思是"播种"(to sow),前缀dia意为"越过"(over)。流散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指一些民族长期流亡、颠沛流离于世界各地,构成了远离故土又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 分类号:

    I207.22;I313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79 页码:241-250 页数:10 大小:279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