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拗救”说之检讨
钟如雄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摘要:对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五言律诗尾、首两联上;其次是七言绝句第二联和五言律句颔、颈两联上,七言律诗犯"拗"病的很少。第二,惯犯"拗"病的律句是首(绝句为第一联)、尾(绝句为第二联)两联的出句,单句易犯"拗"病,偶句很少犯病。据此推断,"拗"病的犯病习惯初始形成于五言绝句,其后再向五言律诗的首、尾两联扩展,然后逐步向颔、颈两联蔓延。其病因都与五言诗病密切相关。二、律诗惯犯"拗"病的普遍规律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是首、尾两联。第二,惯犯"拗"病的诗句是五言句。第三,惯犯"拗"病的字音是第三、第四两个音节。律句所犯"拗"病与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四种拗病中,蜂腰拗、鹤膝拗居律诗犯拗之首,与古体诗多蜂腰、鹤膝句式相吻合。三、律诗初创时虽有禁忌、规避诗病的规定,而唐人作诗并无避忌的意识和习惯,由此证明"拗救"理论无实践依据。
- DOI:
10.13554/b.cnki.liyunyuyan.2010.01.001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清人“拗救”说再审视——以《全唐诗》15290首律诗为样本[J]. 诸雨辰,胡韧奋. 中国诗歌研究. 2019(01)
- [2]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J]. 孙玉文. 中国训诂学报. 2013(00)
- [3]浅析《声律启蒙》的构成特点[J]. 王星. 孔庙国子监论丛. 2019(00)
- [4]清人“三四拗救”说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J]. 韩娅非. 励耘学刊. 2024(01)
- [5]《水調歌頭》韻律獻疑——兼談蘇軾中秋詞句式[J]. 黄思維. 词学. 2019(01)
- [6]試論南社成員吴虞吴恭亨對待新舊文化觀念的矛盾作品[J]. 景常春. 蜀学. 2021(01)
- [7]“凉州”曲考[J]. 侯冬. 中华戏曲. 2011(01)
- [8]論詞中二言句的用律——兼及相關詞譜的訂正[J]. 張培陽. 词学. 2023(02)
- [9]北宋真宗仁宗朝的“乐府声诗并著”——以宋祁为个案[J]. 杨晓霭. 乐府学. 2010(00)
- [10]论庾信五言诗的一个特殊格式[J]. 李雯静. 南开语言学刊.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