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近体诗“拗救”说之检讨

钟如雄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摘要:对近体诗"拗救"的讨论,前人多为臆说。本文在调查唐代律诗中的"拗"病分布的前提下,结合永明诗病进行甄别考辨,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唐代律诗"拗"病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联)"集中出现在五言绝句第一联和五言律诗尾、首两联上;其次是七言绝句第二联和五言律句颔、颈两联上,七言律诗犯"拗"病的很少。第二,惯犯"拗"病的律句是首(绝句为第一联)、尾(绝句为第二联)两联的出句,单句易犯"拗"病,偶句很少犯病。据此推断,"拗"病的犯病习惯初始形成于五言绝句,其后再向五言律诗的首、尾两联扩展,然后逐步向颔、颈两联蔓延。其病因都与五言诗病密切相关。二、律诗惯犯"拗"病的普遍规律是:第一,惯犯"拗"病的对子是首、尾两联。第二,惯犯"拗"病的诗句是五言句。第三,惯犯"拗"病的字音是第三、第四两个音节。律句所犯"拗"病与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四种拗病中,蜂腰拗、鹤膝拗居律诗犯拗之首,与古体诗多蜂腰、鹤膝句式相吻合。三、律诗初创时虽有禁忌、规避诗病的规定,而唐人作诗并无避忌的意识和习惯,由此证明"拗救"理论无实践依据。 
  • DOI:

    10.13554/b.cnki.liyunyuyan.2010.01.001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61 页码:214-254 页数:41 大小:1056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