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是方法还是方法论?——兼谈质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徐浩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通过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哲学基础进行比较,发现质性研究缺乏明确提出的哲学观,即缺乏作为研究方法体系的必备要素。但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与中国传统思维具有相当的同质性。因此,质性研究应当借此完善自身的哲学观,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方法体系,最终才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在研究世界中获得充分的话语权。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085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质性研究中的访谈[J]. 方敏.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2002(S2)
- [2]肆 中国传统思维与现代管理[J]. 王培林. 城市国学讲坛. 2015(00)
- [3]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J]. 王効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03)
- [4]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J]. 高懿德. 中国文化论衡.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