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域外汉学看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
余杰
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正>在我看来,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以教学为平台传播中国文论。目前国外的许多高校都设有东亚系、所和学位点,或者设有比较文学研究机构,在以中国文论作为教学内容和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6.09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当代中国文论建构研究 主持人语[J]. 赵毅衡.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1(02)
- [2]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J]. 曹顺庆,邱明丰.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09(00)
- [3]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J]. 古风.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10(00)
- [4]“中国文论”焕发青春[J]. 王汝梅.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7(01)
- [5]中国文论输出的障碍和对策[J]. 葛辉.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10(00)
- [6]复旦大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孙超.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2(01)
- [7]“中国文论的古今贯通、中西互鉴与理论创新”——第二十三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年会会议综述[J]. 闫月珍.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01)
- [8]古代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新论——从中西把握世界的方式来看[J]. 张同胜.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2012(00)
- [9]中国文论中“礼”的形态及其现代价值[J]. 王守雪.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01)
- [10]中国文论关键词“变”的研究及其价值[J]. 韩立平. 中外文论.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