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抽象的思考:使意向相关项去本体论化
约翰·J·德拉蒙德张浩军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哲学系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正>我最初给这篇论文定的标题是——仿效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风格——"为了不让意向相关项变成一个实存物并因此成为哲学反思的负担而提的一个适当的建议"。这样一个标题的修辞学目的是为了鼓励参加这次关于胡塞尔的意向相关项观念的会议的人们永远不再使用"意向相关项"这个概念。这种鼓励的原因在于,胡塞尔在一种非日常的、哲学的态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516.5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意向相关项的本体论状态——以“意向相关项方面的含义”概念为中心的讨论[J]. 车浩驰.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01)
- [2]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对象性方法[J]. 杨园. 劳动哲学研究. 2023(01)
- [3]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多元概念与生活世界现象学的诸领域[J]. 李南麟,杨铮.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1(01)
- [4]什么是“另类胡塞尔”?[J]. 靳希平.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1(00)
- [5]胡塞尔论回忆[J]. 约翰·巴内特·布洛夫,肖德生.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5(02)
- [6]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哲学(为其七十诞辰而撰)[J]. 奥斯卡·贝克尔,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02)
- [7]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J]. 扬·帕托契卡,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6(02)
- [8]胡塞尔在《观念(Ⅰ)》中对存在设定的悬搁[J]. 刘万瑚.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6(02)
- [9]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J]. 罗曼·英加尔登,倪梁康.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7(01)
- [10]回忆胡塞尔[J]. 马克斯·米勒,冯芳.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