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宋代四川诗文用韵阴入通押所反映的通语与方音现象

刘晓南

  复旦大学古籍所  

摘要:穷尽宋代四川地区诗文用韵材料,得到56例阴入通押。与《中原音韵》比较,其中30例同于元代入派三声的格局,另外26例中有21例与反映本地方音的阴声韵之间的特殊通押条例相对应。由此得出阴入通押并非偶然,而是表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实际语音的观点。并且,在这个实际语音中包含通语与方音两个层面。文章还对阴入通押的音理进行了分析。 
  • DOI:

    10.13554/b.cnki.liyunyuyan.2011.01.003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中国语言文字

  • 分类号:

    I207.22;H172.3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01 页码:126-145 页数:20 大小:2184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