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的“圣经学”:回顾与展望
钟志邦
摘要:本文以叙述与评论方式"回顾"过去二十五年中国学术界"圣经学"的一般情况。基于当代中国的特殊国情,这里所说的"圣经学"是附属在非常广义的"基督教研究"或其他人文学科之下的。文章特别强调,从1950到1980这三十年间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根本不可能给圣经研究提供任何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给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和圣经研究一个历史性和划时代的生机和契机。到了今天,广义的中国基督教研究不但已经被学术界肯定,有关非教徒研究基督教和圣经的争议基本上也不存在了。文章也指出中国圣经研究出版的缺乏,圣经作为文学研究的意义,圣经原文对圣经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列举了近年来一些振奋人心的圣经学会议,谈到圣经的普及和圣经的中文翻译工作。圣经与国学的交叉研究和对话,将是今后要特别关注的课题。基督教和圣经研究所涉及的,不只是"学术"(academic)的,也应该是"实存性"(existential)的问题,后者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和演变尤其重要。圣经研究在中国将来的发展很难预测。假设今后的社会和政治没有重大变更,本文也许可以用"谨慎的乐观"(guarded optimism)来表达对中国学术界圣经研究的展... 更多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 分类号:
I106.99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最完美、诸完美与世界中的行动个体——莱辛《理性基督教》读解[J]. 张辉. 人文. 2022(01)
- [2]遠藤周作における日本的精神風土の影響について——「海と毒薬」から「沈黙」へ[J]. 史军.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1(00)
- [3]《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学》序一[J]. 钟志邦. 圣经文学研究. 2011(00)
- [4]矛盾中的艰难探索——关于福克纳小说中的救赎[J]. 魏巍. 文学研究. 2016(01)
- [5]重温民国学术遗风——评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J]. 李羚瑞.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01)
- [6]超越存在与达成永恒:基督教维度中的福克纳时间哲学[J]. 王钢.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2(02)
- [7]文本与理解:“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经典与诠释”国际研讨会述评[J]. 田海华. 圣经文学研究. 2010(00)
- [8]“知人论世”的尚友法:吴雷川的圣经跨文本诠释策略[J]. 梁慧. 圣经文学研究. 2021(01)
- [9]浅论网络奇幻文学中基督教元素的相关形象及成因[J]. 翟羽佳,吕佳泽. 网络文学研究. 2022(02)
- [10]关于《圣经与世界文学》课题研究的设想[J]. 梁工. 基督宗教研究. 1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