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诗缘开新篇——印度狄伯杰《中国诗歌》评介
郁龙余朱璇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摘要:<正>中国与印度诗缘悠久。在中国,很早以来就流传"月兔"的故事。屈原《天问》里有"厥利为何,在顾菟在腹"的诗句。季羡林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国产,它是来自印度。"①印度学者查特吉(S.K.Chatterji)认为,迦梨陀娑《云使》的母题,受到中国文学影响。屈原有"愿寄言于浮云"之句,徐斡有"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之句。但是,这些都是由于意象或母题相同而引起的联想,两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真正可信的确证。比较可信的是曹孟德的《短歌行》,其中以朝露喻人生,"不仅袭用了康僧会《六度集经》的文句,而且袭用其譬喻文学的技巧"②。至近代,虽然泰戈尔等钟情中国诗歌,但他们一般阅读的都是中国诗歌的英文译本。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5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J]. 王泽龙.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 2007(00)
- [2]关于《2019年中国诗歌排行榜》[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01)
- [3]中国诗歌古今传承演变暨抒情与叙事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J]. 郑鹏. 诗探索. 2018(03)
- [4]跨国交流的挽歌:缅怀中国诗歌[J]. 安敏轩,郦管非,熊辉. 诗探索. 2024(02)
- [5]中国诗歌学会正式成立[J]. 诗探索. 1996(03)
- [6]中国诗歌的“中国性”[J]. 孙文波. 诗探索. 2002(Z1)
- [7]《2002-2003:中国诗歌年选》[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4(00)
- [8]辛笛对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贡献[J]. 游友基. 诗探索. 2000(Z2)
- [9]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四种虚荣心[J]. 沈浩波. 诗探索. 2013(06)
- [10]《中国诗歌通史》[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