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中印诗缘开新篇——印度狄伯杰《中国诗歌》评介

郁龙余朱璇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  

摘要:<正>中国与印度诗缘悠久。在中国,很早以来就流传"月兔"的故事。屈原《天问》里有"厥利为何,在顾菟在腹"的诗句。季羡林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国产,它是来自印度。"①印度学者查特吉(S.K.Chatterji)认为,迦梨陀娑《云使》的母题,受到中国文学影响。屈原有"愿寄言于浮云"之句,徐斡有"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之句。但是,这些都是由于意象或母题相同而引起的联想,两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真正可信的确证。比较可信的是曹孟德的《短歌行》,其中以朝露喻人生,"不仅袭用了康僧会《六度集经》的文句,而且袭用其譬喻文学的技巧"②。至近代,虽然泰戈尔等钟情中国诗歌,但他们一般阅读的都是中国诗歌的英文译本。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5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6 页码:230-233 页数:4 大小:197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