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起兴与辩证法的舞蹈——体会《哲学通论》
邹诗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摘要:<正>在中国新时期以来出现的多种《哲学导论》类著述中,孙正聿先生的《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形成最早,影响最大,传播也最广。自20世纪90年代在长春听孙先生的《通论》,到近十多年来自己开设《哲学导论》课程,笔者一直在学习和领会孙先生的《通论》及其哲学思想,这里不妨谈谈如下三个方面。一"后教科书哲学范式"的自觉探索与引领20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是在哲学观念与思维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02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J]. 王庆丰.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2]有限的哲学功能观与本体论追求——读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J]. 刘增明.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3]深沉而浓重的德国古典哲学情结——学习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之体会[J]. 吴宏政.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4]《哲学导论》后记[J]. 孙正聿.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5]哲学的当下与未来——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思想要义述评[J]. 蔡祥元.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01)
- [6]何者哲学,如何导论?——试析张祥龙先生《中西印哲学导论》的“范式突破”[J]. 朱刚.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01)
- [7]“哲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J]. 牛尧. 学术与实践. 2024(01)
- [8]面向通识人文素养培育的“哲学导论”课程建设与思考[J]. 徐竹. 通识教育评论. 2022(02)
- [9]新时期“讲坛哲学”的哲学观自觉及其解释循环——以前提批判论的哲学观为例[J]. 高云涌.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10]有“我”哲学的创建——回顾《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J]. 韩志伟.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