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明清时期《水浒传》禁毁历程考察

陈卫星

  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摘要:《水浒传》遭禁,始自明代崇祯年间。《水浒传》的"诲盗"作用和功能,是《水浒传》遭到禁毁的重要原因。朝廷的禁毁政策虽然一直延续,但禁毁严厉程度和效果却在不同的时间或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巨大差异。就时间而言,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较为严厉,其中以康熙和乾隆时期为最;同治时期,环境较为宽松,但江苏地区较严;明代崇祯、清代咸丰、光绪、宣统时期,较为松散。就地域来说,康熙和乾隆时期,全国的禁毁政策都很严格;而道光时期的江苏和浙江、同治时期的江苏地区比较严格。禁毁政策可以缩小《水浒传》的传播范围和减慢传播速度,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它的传播。当环境稍有宽松,《水浒传》很快就出现在读者面前。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41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9 页码:88-98 页数:11 大小:158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