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希腊主义和反犹主义——阿诺德和他的德国模型
高斯曼黄晚
普林斯顿大学古典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摘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反犹主义,只是在19世纪犹太人解放之后才发展起来。阿诺德不仅借来了他有名的希腊主义(Hellenism)和希伯来主义(Hebraism)的对立,也借来了他的孪生理想: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人,体现文化的国家。德国亲希腊主义或新人文主义的基础是确信古希腊代表了一种自由、和谐的理想状态,在那种状态下,每个个体的全部才能和城邦或共同体都得到了自由、和谐的发展。阿诺德对生活在一个颓废、衰败的世界中有着强烈的感受,《文化和无政府》是他对此的回应。这种感受不仅在同时代的罗金斯那里,在较早的诗人像拜伦和雪莱那里也可以发现。他从洪堡和德国新人文主义者那里借来了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以此来对抗维多利亚中期英国紧迫、丑恶的现实:丑陋、狭隘的个人被隔断了与自然和美的经验之间的交流,奴役于专门化的工作。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文化
- 分类号:
I106;G0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J]. 吕佩爱.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9(01)
- [2]马修·阿诺德与英国现代文化批评学科的先声[J]. 陶水平.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2015(00)
- [3]追求和谐的完美——评马修·阿诺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J]. 李振中,李维屏,蓝仁哲.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02)
- [4]脱欧、阿诺德的幻梦与21世纪英国小说中的“英格兰性”[J]. 梁晓晖.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02)
- [5]张力作用下的诗意呈现——重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J]. 南健翀.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0(02)
- [6]拉金与阿诺德互文新探[J]. 诸桥瑞,殷企平.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04)
- [7]阿诺德文化观中的核心[J]. 殷企平,余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02)
- [8]漂泊的心灵——论阿诺德·贝内特《五镇的安娜》中安娜的边缘性特征[J]. 胡强,杨争艳.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1(02)
- [9]国木田独步所购华兹华斯诗集版本考辨:兼论独步对马修·阿诺德《华兹华斯论》的接受[J]. 曲莉. 亚非研究. 2021(01)
- [10]现代人文教育中阿波罗的威权——阿诺德、白璧德和瑞恰慈文学思想论略(上)[J]. 斯潘诺斯,胡继华. 跨文化研究.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