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文教育中阿波罗的威权——阿诺德、白璧德和瑞恰慈文学思想论略(上)
斯潘诺斯胡继华
美国宾哈穆顿大学比较文学系 《疆界2》杂志编辑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摘要:哈佛院系从传统人文主义者所谓的"选择过度课程"之中恢复"核心课程"的计划,体现了一种症候式怀旧情绪,甚至体现了一种逆潮流而动的努力,那就是要重整"人文主义知识的共同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权威在越战期间受到了学生反抗运动的强烈质疑,他们注意到美国高等教育与针对越南人民的工业化、军事化、政治制度化的种族中心主义战争彼此合谋,沆瀣一气。人文主义就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它凝固了一种二元逻辑,在存在与时间、同一与差异、秩序与紊乱之间,第一项不仅优于第二项,而且第一项还被赋予了权威与权力,任其蹂躏、拓殖以及鞭笞第二项。为给最为出类拔萃的三大"后人文主义反记忆"之声音招魂——在笔者的论文之中,读者将会听到这些声音,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业已启动了全方位的复兴策略。无论其发展是多么不均衡,这些策略都反映了结构整体的律令。这些律令出自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所定义的形而上学,出自福柯所定义的全景监控主义。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文化
- 分类号:
G0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亲希腊主义和反犹主义——阿诺德和他的德国模型[J]. 高斯曼,黄晚. 跨文化研究. 2016(01)
- [2]马修·阿诺德与英国现代文化批评学科的先声[J]. 陶水平.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2015(00)
- [3]从“文化”到“新文化”:学衡派与阿诺德[J]. 李威. 英语文学研究. 2020(01)
- [4]中西文化的对话:平等、互补、双赢——读容新芳《I.A.瑞恰慈与中国文化》有感[J]. 常耀信.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