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关于《聊斋志异》“异”之话语

蔡九迪任增强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  

摘要:《聊斋志异》在清代的评点史可以厘析出三个阐释阶段。第一阶段即《聊斋志异》成书之前,论者试图将《聊斋志异》记叙“异”的方式做合法化的解释,由此打通“志异”与主流文学、哲学传统的界限。在第二阶段,编校刻印其手稿者却提出了极为不同的阐释方法,将《聊斋志异》疏离乃至脱离志怪传统,视之为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表达。降及第三阶段,即在十九世纪,在但明伦、冯镇峦的评点话语中,对“异”本身的关注已被完全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对阅读过程本身的兴趣,《聊斋志异》中的“异”也被看作一种纯粹的虚构和反讽修辞。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41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1 页码:118-136 页数:19 大小:1886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