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聊斋志异》“异”之话语
蔡九迪任增强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
摘要:《聊斋志异》在清代的评点史可以厘析出三个阐释阶段。第一阶段即《聊斋志异》成书之前,论者试图将《聊斋志异》记叙“异”的方式做合法化的解释,由此打通“志异”与主流文学、哲学传统的界限。在第二阶段,编校刻印其手稿者却提出了极为不同的阐释方法,将《聊斋志异》疏离乃至脱离志怪传统,视之为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表达。降及第三阶段,即在十九世纪,在但明伦、冯镇峦的评点话语中,对“异”本身的关注已被完全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对阅读过程本身的兴趣,《聊斋志异》中的“异”也被看作一种纯粹的虚构和反讽修辞。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41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聊斋志异》医者叙写反映的古代中医特点[J]. 杨玲,马榕.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2(00)
- [2]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人生困境的超越[J]. 郑炜华,王晓燕,王忠禄.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2(00)
- [3]《聊斋志异》中的医者叙写与蒲松龄的中医思想[J]. 杨玲,马榕. 华夏文化论坛. 2012(01)
- [4]《聊斋志异》与酒[J]. 杨玲.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3(00)
- [5]《聊斋志异》中的痴人痴情[J]. 傅满仓,史国良.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2014(00)
- [6]论《聊斋志异》医学叙事中的人文精神[J]. 窦可阳,张庭恺,谷莉娜.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 2024(01)
- [7]图中戏:晚清如何阅读《聊斋志异》[J]. 林文州. 文学与图像. 2024(02)
- [8]从“情礼融合”论《聊斋志异》人伦之美[J]. 黄丽卿. 中国文论. 2018(00)
- [9]“映日荷花别样红”——《聊斋志异》女性意识分析[J]. 牛宏岩. 中国文化论衡. 2018(01)
- [10]试谈《聊斋志异》中的“书斋”意象与书生身体[J]. 陈晓屏. 文学前沿.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