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0~14世纪木构建筑中串的普及与襻间的退化
喻梦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涉及我国木构建筑体系发展历程的研究,在选择切入点时多强调构架整体性的增强趋势,考察对象集中于柱、梁、铺作等结构构件层面。本文从联系补强类构件入手,通过比较10~14世纪木构建筑中串和襻间这两类辅助性构件此消彼长的使用情况,从另一个侧面论述建筑技术不断进化的事实。
- 专辑:
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
- 专题:
建筑科学与工程
- 分类号:
TU366.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和科学保护[J]. 马炳坚. 文物建筑. 2008(00)
- [2]13世纪哈刺和林的多层木构建筑:关于高300尺的兴元阁建筑样式的探讨(英文)[J]. 包慕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01)
- [3]宋金时期河南中北部地区墓葬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J]. 俞莉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8(01)
- [4]辽代木构建筑的“学唐比宋”[J]. 郑好.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9(00)
- [5]唐宋时期华北地区木构建筑转角结构研究[J]. 周淼,朱光亚. 建筑史. 2016(02)
- [6]唐代木构建筑材份制度初探[J]. 徐怡涛. 建筑史. 2003(01)
- [7]内容简介[J].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01)
- [8]元哈刺和林佛寺兴元阁可能原状探讨(英文)[J]. 王贵祥,荷雅丽.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7(01)
- [9]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木构建筑遗产修复原则[J]. 郝雅楠,周学鹰. 东亚文明. 2023(00)
- [10]水文化在古建筑中的体现探究——以保国寺等古建筑为例[J]. 黄定福. 浙江园林.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