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空间透视”艺术
廖杜宇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活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诗人们对"空间透视"艺术的选择与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叠合中的生动意蕴。诗人们采用虚实相间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词中建构多重地理、想象、情感等空间,包含多重生动意蕴。二是时空穿梭中的性灵意趣。诗人们通过季节更替等来展现人物命运,在时光流逝中感悟生离死别之情,时空融合成为一种自觉选择的艺术形式。三是空间流观中的超越意境。"流观"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是诗人对于空间有意识地吐纳与透视,并在天地万物间飞舞的意绪之中谱写出超越的诗性意境。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当代古典诗词创作的时代兼容性[J]. 纳张元.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2(00)
- [2]古典诗词承袭改造现象的“互文性”解读[J]. 曹成竹. 演艺研究. 2024(01)
- [3]吟咏古典诗词的用语[J]. 华锋.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2)
- [4]论“卧”与“躺平”的同异:情怀与征候——基于古典诗词视角看躺平现象[J]. 宁中孟. 传媒与艺术研究. 2022(02)
- [5]古典诗词“参横”意象的时令规律与审美价值——基于数字人文天象模拟技术的探析[J]. 刘梦涵. 数字人文. 2023(01)
- [6]1911-1949清华诗歌寻踪[J]. 张玲霞. 诗探索. 2001(Z1)
- [7]重构通变的轨迹——孙康宜的古典诗词研究[J]. 康正果. 词学. 2000(00)
- [8]吟诵相关文献索引(初编)[J]. 王霄蛟.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1(02)
- [9]汉语古典诗词及现代翻译诗歌对我的诗歌写作的影响[J]. 陆辉艳. 诗探索. 2017(06)
- [10]蔡世平《南园词》的承继与新变[J]. 周薇. 新文学评论.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