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终极向度——兼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论
左亚文徐宏霞
武汉大学
摘要:"哲学是什么"作为哲学的前提性之问,我们不可能企求一劳永逸地对其作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解答,但却可以从方法论向度对之研究的特定领域进行界定。从无限的终极的维度对宇宙人生进行研索乃是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视域之所在。但是,近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终极本体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批判和解构,致使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式微和衰落的状态。海德格尔从主体人即"此在"出发,通过"此在"对"在"的去蔽和揭示,使"在"之本体得以澄明和敞开,从而确立了一个"此在"与"在"同源共生的一体化体系。马克思则以"现实的人"为起点,通过批判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构建了一个基于实践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新唯物主义",从而为破解终极的本体之谜提供了新的通途。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016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新唯物主义问题[J]. 崔唯航.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2)
-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J]. 王効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03)
- [3]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唯物主义[J]. 郭琳. 华中学术. 2020(03)
- [4]伊本·西那论灵魂的定义[J]. 戚强飞. 宗教与哲学. 2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