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
王効民
山西财经大学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前人,以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实践决定了社会结构,即社会有机体;人的实践是历史的过程,考察了前资本主义、集中研究了西欧资本主义,进而探求后资本主义三种社会形态下,人的各异的实践(生产、生活、精神)方式;人的实践的合力形成的历史潮流、历史趋势,决定了历史时代的演进、时代的主题,决定了社会历史是"自然史的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迈进了"和平与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摈弃陈旧的"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实行改革开放,调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显著成绩。今天中国人民正在做的事业,就是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踏实前进。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政治军事与法律
- 专题:
哲学
- 分类号:
B03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哲学的终极向度——兼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体论[J]. 左亚文,徐宏霞.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01)
- [2]从“人道主义”到“物道主义”:哲学、科学、艺术与文明的革命性转向[J]. 高懿德. 中国文化论衡. 2018(01)
-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新唯物主义问题[J]. 崔唯航.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2)
- [4]质性研究是方法还是方法论?——兼谈质性研究的发展前景[J]. 徐浩. 首都外语论坛. 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