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のだ」的时态意义分析——以夏目漱石的「こころ」为例

曹银阁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正>1前言日语句子末尾常出现以「のだ」为代表的各种形式,这些形式中,从时态上看,有「のだ·のだった」のです·のでした「」等非过去与过去的形态对立,再加上前面谓语的不同,「のだ」进一步呈现出一系列形态变化,如过去时「したのだ」、非过去「するのだ·しているのだ」等。这种时态上的变化在夏目漱石的「ここ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 分类号:

    I313.074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67 页码:254-259 页数:6 大小:113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