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のだ」的时态意义分析——以夏目漱石的「こころ」为例
曹银阁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要:<正>1前言日语句子末尾常出现以「のだ」为代表的各种形式,这些形式中,从时态上看,有「のだ·のだった」のです·のでした「」等非过去与过去的形态对立,再加上前面谓语的不同,「のだ」进一步呈现出一系列形态变化,如过去时「したのだ」、非过去「するのだ·しているのだ」等。这种时态上的变化在夏目漱石的「ここ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 分类号:
I313.07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夏目漱石和“汉文学”——在“入世”和“出世”之间[J]. 魏然.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5(02)
- [2]没後100年の夏目漱石[J]. 細谷博. 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 2018(Z1)
- [3]夏目漱石《满韩漫游》中的殖民地书写[J]. 杨雅婷.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01)
- [4]东方现代化的探索——夏目漱石与老舍比较研究[J]. 王成. 日本学研究. 1992(00)
- [5]融贯中西 通释古今——夏目漱石的儒学心性平议[J]. 奚皓晖.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21(02)
- [6]夏目漱石战争观析论[J]. 周冰心. 亚非研究. 2022(01)
- [7]夏目漱石作品中的中国书画元素[J]. 黎跃进. 东方学术. 2023(01)
- [8]夏目漱石『心』における構成上の問題[J]. 德永光展. 日本学研究. 2007(00)
- [9]明治期における演說と修養——夏目漱石の修養論のために[J]. 王成. 日本学研究. 2004(00)
- [10]夏目漱石早期的两首七言律诗赏析[J]. 高鹏飞.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