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近体诗论看袁枚师古观
唐芸芸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袁枚的师古理论集中体现在对古近体诗的分体阐述上。古体"地位宽余",需要才力运转,所以主要学习李、杜、韩、苏四大家;而近体诗要从中唐、晚唐以及宋元诸名家入手,在"清脆可歌"的基础上,达到"不着一字,自得风流"的天籁状态。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先学古风,再学近体,由难而易,更有成效。但总的原则是取性之相近者学习,转益多师,相题而作,"落笔有我",求其"工"而非求其"似"。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为“源流之学”树立典范——评钱志熙先生《唐诗近体源流》[J]. 张晓伟.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8(02)
- [2]近体诗律的梵文来源(上)[J]. 梅维恒,梅祖麟,王继红. 国际汉学. 2007(02)
- [3]近体诗词吟诵的主要方法及其与含意表达的关系[J]. 徐健顺.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21(02)
- [4]清人“三四拗救”说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J]. 韩娅非. 励耘学刊. 2024(01)
- [5]近体诗律的梵文来源(下)[J]. 梅维恒,梅祖麟,王继红. 国际汉学. 2007(02)
- [6]永明体到近体句内声调对立规则的嬗变——以“蜂腰”与“二四异声”为代表[J]. 陆泉宇. 数字人文. 2023(01)
- [7]新古体诗词论析[J]. 段维. 新文学评论. 2015(01)
- [8]李剑国先生古体小说整理研究的学术实践与贡献[J]. 张静楠. 中国传记评论. 2023(01)
- [9]论张祜乐府诗的体式[J]. 马婧. 乐府学. 2011(00)
- [10]刘永济先生未刊诗(6首)笺释[J]. 王焕林,邱亮. 人文论丛.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