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中国文化在《源氏物语》中的变异与翻译操控

姚继中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正>迟庆立在其博士论文《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以〈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英译本为例》中指出:文化具有多种特性,概括起来有人工性、共享性、后天习得性、传递性、整合性、适应性、变迁性、象征性,以及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等,而在这些特性中,既有使翻译活动成为可能的,也有在其中掣肘的。虽然被一个民族所共享的事物并不都是文化,但文化却一定是被一个民族所共享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文学作品的原文在原文读者中才能产生相对固定的意义。文化的后天习得性,意味着一个人不是生来就具备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而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既然连本社会或本民族的文化都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那么对于外来文化的了解,同样需要学习。作为文化译介的组成部分的文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世界文学

  • 分类号:

    I313.074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340 页码:39-64 页数:26 大小:1460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