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刘建江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感性与对象性、感性与活动、感性与异化、感性与解放这4个方面展开了对感性概念的探讨。基于对感性的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哲学、国民经济学,以及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通过以对象性的原则规定感性,并且以感性的方式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范畴的能动性和活动性原则所包含的纯粹抽象性和虚妄性的改造,马克思把感性从纯粹的理论领域导向感性的人的对象性活动领域,实现了感性从感性直观、纯粹活动到(感性)对象性活动的飞跃。以感性的经济现实为基点,通过对感性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强调,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政治学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彰显了其哲学革命的独特范式。 
  • DOI:

    10.16762/b.cnki.mkszyzxyj.2021.02.007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政治军事与法律

  • 专题: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A811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333 页码:58-68 页数:11 大小:664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