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断裂与重建: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与礼乐关系

凌彤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西周春秋时期,具有礼乐化形态的“诗”不仅包括可供阅读的文辞,也涵盖仪式展演的形式。但在战国诗乐分途的背景下,阅读性的《诗》本被战国《诗》学传承,而《诗》的礼乐化形态发生了转型。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兼具阅读性与仪式性,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下“诗”与礼乐的不同组合关系。《芮良夫毖》的文本与礼乐组合方式显示出在“诗体”生成过程中阅读性与仪式性尚未分离的痕迹;而《周公之琴舞》《耆夜》的文本与仪式组合,则体现出战国诗乐分途背景下儒家弟子复兴礼乐的尝试。他们在流传已久的《蟋蟀》《敬之》等阅读性诗本上添加了“启”“终”“乱”等仪式性用语,丰富了单篇诗的乐章表达形式。最终通过文体的复古和形式上的创新,以达成“言古以剀今”的目的。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考古; 旅游

  • 分类号:

    I207.22;K877.5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8 页码:123-137 页数:15 大小:1041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