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与寻诗:唐宋诗中诗人自我的呈现
刘晓旭
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唐宋诗歌中常常可见对于诗歌写作行为本身的呈现,有时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意象出现,更多的则明确指涉此时此刻的写作状态。杜甫诗中对于诗歌写作行为的书写与前此的诗人有明显的不同,往往呈现出写作之时具体的情态,这一特征也被宋代诗人所继承。在陈与义和陆游的诗中,诗人更偏向于使用“寻诗”与“哦诗”这样的表达,“寻诗”更加强调诗歌写作的过程性和目的性,“哦诗”则与吟哦之时发出的哦诗之声密切相关。而诗歌中出现的对于诗歌写作本身的关注也关涉诗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对此时此刻诗歌写作行为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作者对于自身诗人身份的明确自觉。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I207.22;K242;K24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唐宋诗学与“大、小传统”——兼对“唐宋变革论”反思[J]. 张思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02)
- [2]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J]. 莫砺锋. 唐代文学研究. 2004(00)
- [3]“诗情画意”的统计分析——谈唐宋诗审美的计算机辅助研究[J]. 盛莉. 人文论谭. 2010(00)
- [4]唐宋诗的“江湖”书写[J]. 韩玉凤. 数字人文. 2024(01)
- [5]唐宋诗之争的终局:江户诗坛的中晚唐诗论[J]. 何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6]文史辨略二则[J]. 蓝锡麟. 重庆文化研究. 2023(03)
- [7]唐宋诗之争的最后交锋:卷菱湖《宋百家绝句》的编选[J]. 杨理论. 中国诗学研究. 2024(01)
- [8]论施闰章唐宋诗观念的转变[J]. 庞晚婧. 中国诗歌研究. 2024(01)
- [9]论唐宋诗的整合[J]. 林继中. 唐代文学研究. 1994(00)
- [10]从《芝峰类说》看朝鲜诗话的“叙述者”视角——兼论李睟光的唐宋诗观[J]. 朴哲希.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