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者“本地数据库”建设刍议
赵普光石珠林
暨南大学文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由传统的目录之学到当下基于数据库的检索阅读,暗含着研究范式的巨大转换。培养人文学者的数字意识和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面对数字时代的文学研究,学者在公共数据库之外还应依据人文学者的个人兴趣、知识根底和学术取向建立“本地数据库”。个人“本地数据库”的搭建中,电子文本的获取、转换和优化加工是其基础工作,亦需文献管理软件及索引程序等多渠道的配合使用,以及“非数据库”视野的打开。借由数字技术,人文学者经由研读、思考,最终形成判断,此即数字时代保持“人文学术”底色的必经之路。这一看似工具化的路径,亦蕴含着人文学者“成长”痕迹的“生命的学问”。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文艺理论;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G250.74;I0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经典、细读与方法的演变[J]. 马修·威尔金斯,陈大龙. 数字人文. 2022(04)
- [2]大学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和作用:重思理论与方法[J]. 朱青生. 数字人文. 2020(02)
- [3]数字人文忧思录[J]. 史睿. 数字人文. 2020(02)
- [4]美国数字人文教育计划的实践与启示[J]. 刘卫锋. 信息系统学报. 2022(02)
- [5]“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会议综述[J]. 邱玉倩,李梦月,赵小萱. 数字人文. 2021(04)
- [6]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进展[J]. 黄水清,刘浏,王东波. 情报学进展. 2022(00)
- [7]人机共读与人文“影像学”——关于数字人文的一些思考[J]. 李明晖,田晓萌. 数字人文. 2022(03)
- [8]现在是去除知识区域划分的时候了吗?[J]. 克里夫·希斯金,威廉·华纳,文之. 数字人文. 2022(03)
- [9]面向文化遗产整理与人文研究的数字人文时间基础设施:学理基础、应用构想与实施路径[J]. 朱本军. 数字人文. 2022(04)
- [10]数字人文及其在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应用[J]. 马修·威尔金斯,陈大龙. 数字人文. 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