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漢書》學者”與其授讀:六朝《漢書》異文與歷史文本研探(下)

陸駿元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摘要:<正>前節已明,六朝《漢書》文本傳衍的核心載體,乃是“《漢書》宗匠”各自教授的注本;而其異文産生的主要途徑,則爲注家注解之訓釋。在外部因素方面,又輔以文字本身在歷時與共時雙重影響下的變化。顔師古所面對的南北文本情况,與蕭該大體相同,但其《叙例》明確地描摹了立足於早期北方注本的流傳譜系,(1)在顔《注》的文獻内證上,表現爲承襲河北本而鄙薄江南本的一體兩面之傾向。另外,前輩學者已論及顔之推、游秦、師古三代在《漢書》文本、學説上的延續性與同質性(2),凖此,小顔所援據之文本既是家學傳本,在性質上顯然又屬六朝衆本之一。 
  • DOI:

    10.13540/b.cnki.scct.2023.00.019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中国古代史;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G256;K235;K234.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87 页码:248-286 页数:39 大小:2563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