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學者”與其授讀:六朝《漢書》異文與歷史文本研探(下)
陸駿元
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
摘要:<正>前節已明,六朝《漢書》文本傳衍的核心載體,乃是“《漢書》宗匠”各自教授的注本;而其異文産生的主要途徑,則爲注家注解之訓釋。在外部因素方面,又輔以文字本身在歷時與共時雙重影響下的變化。顔師古所面對的南北文本情况,與蕭該大體相同,但其《叙例》明確地描摹了立足於早期北方注本的流傳譜系,(1)在顔《注》的文獻内證上,表現爲承襲河北本而鄙薄江南本的一體兩面之傾向。另外,前輩學者已論及顔之推、游秦、師古三代在《漢書》文本、學説上的延續性與同質性(2),凖此,小顔所援據之文本既是家學傳本,在性質上顯然又屬六朝衆本之一。
- DOI:
10.13540/b.cnki.scct.2023.00.019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中国古代史;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G256;K235;K234.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四庫經部禮類提要價值芻議[J]. 郭超穎. 中国四库学. 2023(01)
- [2]構建共通文本社區:以唐代長安所出宗教文本爲中心的考察[J]. 陳懷宇. 中古中国研究. 2020(00)
- [3]“汉侍廷里父老(亻单)买田约束石券”及其文本之再研究(下)[J]. 李力. 法律史译评. 2021(00)
- [4]《老子》諸本的四字句與早期文本的演變規律——基於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文本比對研究[J]. 李林芳. 古籍研究. 2022(02)
- [5]以水滸詩詞論《水滸傳》容與堂本與袁無涯本之關係[J]. 曾曉娟.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22(01)
- [6]《老子平議》所見古代校勘的整齊化傾向——兼論中西校勘學的處理差異[J]. 李林芳. 中国古典学. 2022(01)
- [7]从文字角度看清华简《四告》文本的复杂性[J]. 王永昌.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02)
- [8]凝而未定:明代古典詩歌總集的經典焦慮與文本動態[J]. 許建業. 中国古典学. 2023(02)
- [9]雜抄詩集:“寫本時代”唐詩文本流傳的特殊形態——敦煌、日本所存雜抄詩集考論[J]. 趙庶洋. 古典文献研究. 2024(02)
- [10]試論蘭亭詩的編集流傳與文本變貌[J]. 楊思思. 古典文献研究. 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