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语
摘要:<正>一般而言,数字人文研究给人以偏重计算与实证实践的印象。实际上,严肃的数字人文从来都内在包涵必要的理论思考,且许多时候这种思考是学科性的。作为以文史哲等基础性学科研究为重心的数字人文刊物,本刊一直有意推动这方面的建设和讨论,本期即有几篇文章反映了这一侧面。最近,国内文艺理论界开始探讨“基础设施转向”相关问题。数字人文涉及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及其引发的现实、虚拟、媒介、技术哲学等相关理论机制,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此推动发起“通往思辨性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研究”的讨论。本刊已经刊发了几篇相关文章,未来将陆续推出更多“基础设施转向”的经典理论性文本以及相关的讨论文章。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 分类号:
+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编后语[J]. 数字人文. 2020(04)
- [2]编后语[J]. 数字人文. 2021(01)
- [3]编后语[J]. 数字人文. 2021(03)
- [4]编后语[J]. 数字人文. 2022(03)
- [5]魏希德:数字人文研究的问题意识[J]. 魏希德,郭华苓,徐嘉泽,郑晴心. 数字人文. 2020(03)
- [6]征稿启事[J]. 本刊编辑部. 数字人文. 2020(03)
- [7]征稿启事[J]. 本刊编辑部. 数字人文. 2020(04)
- [8]征稿启事[J]. 本刊编辑部. 数字人文. 2021(02)
- [9]数字人文部分相关资源简介[J]. 任平. 数字人文. 2021(03)
- [10]征稿启事[J]. 本刊编辑部. 数字人文.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