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從物質形態與文本構成論敦煌寫本僧傳文學

鄭阿財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摘要:<正>一、研究旨趣近年中西方學術界對於文獻與文本的研究發展,逐漸從傳統的物質文本研究朝向與非物質文本結合。物質文本的研究也從紙質文本開展到與非紙質文本的統整。紙質文本,包含了寫本、刻本、拓本與印本等,傳統的文獻學、文本學研究主要以傳世的刻本、印本爲主;20世紀以來,敦煌吐魯番文獻的發現,寫本文獻、文本的研究快速成爲時代潮流與研究核心。與此同時,非紙質文本的物質文獻、文本,包含了金石、簡牘、陶瓷、磚刻,等等,也先後大量出土,在整理研究的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提升。1925年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提出,主要倡導地下材料與傳世典籍的互證,實際上就是紙質文本與非紙質文本的結合應用。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考古; 宗教

  • 分类号:

    K870.6;I206.2;B948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下载
  • 在线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62 页码:1-22 页数:22 大小:2784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