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
杜博妮邓海丽
英国爱丁堡大学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译者杜博妮以迥异于政治化、历史化解读的文学视角,通过文本细读从以下三方面深入考察《讲话》蕴涵的文学审美价值。其一,版本比较。“导读”聚焦《解放日报》版,分析主要版本的改动与保留内容,追溯《讲话》的思想渊源、发表的历史背景,辨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的理解接受,旨在批判西方的极端化、政治化解读。其二,文本解读。从工作、学习两方面扼要解读“引言”的主要观点,聚焦“结论”,深入地剖析《讲话》的文艺思想。其三,影响分析。评述《讲话》对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作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中国文学成就,肯定《讲话》的历史贡献。总体而言,作者从自己的理解接受出发,将《讲话》分别置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现当代西方文论场域,揭示了《讲话》内在的、深刻的、普遍的文学价值,论证其审美思想的历史合理性,构建了《讲话》与西方文论广泛的通约性和同构性。同时,澄清、驳斥西方世界对《讲话》的误读误解和强制阐释,实现了《讲话》文艺思想在异域的重构。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0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在国外[J]. 武生.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82(00)
- [2]毛泽东《讲话》文本“显结构”解读[J]. 杨春忠.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2005(00)
- [3]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对现代文学的影响[J]. 周清和.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84(00)
- [4]杜威·佛克马视域下的毛泽东《讲话》[J]. 赵娟茹.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3(02)
- [5]书写新时代 讴歌新英雄——纪念毛泽东的《讲话》发表80周年[J]. 刘文斌,陈贝.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2(01)
- [6]《讲话》中的文艺学基本原理[J]. 何国瑞.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91(00)
- [7]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的典范[J]. 陈竹.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83(00)
- [8]政治视域下的文学诉求及其反思——《讲话》与周立波的文学创作[J]. 杨向荣,张磊.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2015(00)
- [9]《讲话》发表前后的一些回顾[J]. 李秀斌.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83(00)
- [10]关于毛泽东的文艺批评观——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 刘文斌.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