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雜抄詩集:“寫本時代”唐詩文本流傳的特殊形態——敦煌、日本所存雜抄詩集考論

趙庶洋

  南京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研究所  

摘要:<正>唐人詩歌歷經千餘年流傳至今,期間經歷了中國書籍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即“寫本時代”和“刻本時代”,每個階段都對唐詩文本的傳播産生過深遠的影響,後人所見唐詩文本多同時混雜“寫本時代”和“刻本時代”的特徵,使得唐詩文本的原貌變得撲朔迷離。二十世紀以來,隨着敦煌藏經洞、日本等地出土或是收藏的“寫本時代”唐人詩集的現世,不僅使一批早已亡佚的詩集重新進入學者視野,而且使學者通過將其與傳世詩集進行對比發現二者之間文本差异巨大,從而認識到“寫本時代”唐詩文本流傳的特殊性,極大地推動了唐詩文本研究(1)。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I207.22;K24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06 页码:44-62 页数:19 大小:1308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