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诗乐之别——从“长言”“嗟叹(歎)”“永歌”之辨说起
张金梅龚子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诗乐理论篇章,《诗大序》和《礼记·乐记》在文本内容中有部分重合之处,典型的是关于“不足”的讨论,《礼记·乐记》先“长言”后“嗟叹(歎)”,而《诗大序》先“嗟叹(歎)”后“永歌”。因“嗟叹(歎)”固有的双重内涵,诗与乐也在两个层面上出现分别:其一,乐以“和”为主要任务,而诗则更重视“风”,即风化与风刺;其二,在创作之际,乐需要返回发端之情,再三叩问,而诗的表达始终无法脱离先验的道德规范。中国古代早期诗乐之别,技艺与功能兼而有之;而“长言”“永歌”一事,则成为早期诗乐一体的重要表征。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中国古代诗乐关系及其历史变迁[J]. 孙尚勇.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4(01)
- [2]断裂与重建:清华简“诗”类文献的文本与礼乐关系[J]. 凌彤. 人文论丛. 2022(02)
- [3]诗乐画里窥王维——王维诗乐画的审美价值[J]. 杨亚波,刘原源. 当代艺术. 2007(04)
- [4]仪式歌唱情境下《诗经》赋、比、兴的兴起与诗乐功能[J]. 李辉. 诗经研究丛刊. 2015(03)
- [5]康成“比兴论”管窥[J]. 杨允.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3)
- [6]古代诗歌语音表述形式考[J]. 朱立侠.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9(01)
- [7]明代戏曲创作过程中诗乐关系的紧张及其解决[J]. 敬晓庆. 戏曲研究. 2009(03)
- [8]曹植乐府之“乖调”探微[J]. 李成林. 乐府学. 2011(00)
- [9]两周诗乐研究的新突破——评《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J]. 侯少博. 乐府学. 2016(02)
- [10]诗歌声音的计量分析与历史秩序[J]. 李飞跃,郝若辰. 数字人文. 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