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上海故事
柳向春
上海博物馆
摘要:<正>《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自其问世以来,就被皇家所珍视。屡经迁徙之后,在嘉靖时,为安全计,又被录副,现存的残本,都是这些嘉靖副本。一般的说法是,《大典》的正本,在明清之际被毁。到了清雍正时,仅存的副本被从皇史宬转移到了翰林院中,在这里历经了数百年风雨后,大部散失。至今,全世界已知的《大典》,共有439册又几张零叶,较之于原本的11095册,缺失甚多。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K248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永乐大典》之复原[J]. 张舰戈,张升.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6(02)
- [2]新见四篇拟《永乐大典》副本进书表[J]. 高树伟,项旋.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2024(01)
- [3]民国时期《永乐大典》研究小史——以《四库全书》纂修事为研究点[J]. 张晓芝. 四库学. 2020(02)
- [4]汉字、典籍和古典文学——从鲁迅纪念馆《永乐大典》特展谈起[J]. 顾音海. 上海鲁迅研究. 2024(02)
- [5]《永乐大典》和它的文献价值[J]. 张国朝. 古籍研究. 1996(04)
- [6]丁士美与《永乐大典》[J]. 丁宏. 明清论丛. 2022(01)
- [7]《宋会要辑稿·交址》前黎朝部分补正——兼析其阙误原因[J]. 郭声波,赵艺玲. 暨南史学. 2014(00)
- [8]陈瓘年谱[J]. 张其凡,金强. 暨南史学. 2002(00)
- [9]元代的海船户[J]. 孟繁清. 蒙古史研究. 2007(00)
- [10]朱筠与四库修书[J]. 陈晓华. 历史文献研究. 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