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闰章唐宋诗观念的转变
庞晚婧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作为清初诗坛唐宋之争的重要参与者,施闰章理学家的身份立场使他长期在唐宋诗之争中坚持以是否反映“性情”为诗歌评价的核心要素,试图以之消弭创作的时代对立,并在以唐诗为最高标杆的前提下,提倡诗歌新变,坚持唐宋诗的源流关系,为宋诗的存在铺垫了合理路径。然而其以博学鸿词入召翰林后,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惧祸心态使其在理论上与宋诗坚决隔离,隐现出迎合彼时政治风尚的苗头。虽然如此,其在创作上仍然保留着借鉴宋诗的痕迹,这也使其诗学理论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折射出的正是清初政治文化生态在文人身上的反映。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I207.22;K242;K24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唐宋诗学与“大、小传统”——兼对“唐宋变革论”反思[J]. 张思桥.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02)
- [2]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J]. 莫砺锋. 唐代文学研究. 2004(00)
- [3]“诗情画意”的统计分析——谈唐宋诗审美的计算机辅助研究[J]. 盛莉. 人文论谭. 2010(00)
- [4]唐宋诗的“江湖”书写[J]. 韩玉凤. 数字人文. 2024(01)
- [5]唐宋诗之争的终局:江户诗坛的中晚唐诗论[J]. 何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6]文史辨略二则[J]. 蓝锡麟. 重庆文化研究. 2023(03)
- [7]唐宋诗之争的最后交锋:卷菱湖《宋百家绝句》的编选[J]. 杨理论. 中国诗学研究. 2024(01)
- [8]赋诗与寻诗:唐宋诗中诗人自我的呈现[J]. 刘晓旭. 文学研究. 2022(01)
- [9]论唐宋诗的整合[J]. 林继中. 唐代文学研究. 1994(00)
- [10]施闰章佚文佚诗新辑[J]. 章建文. 古籍研究.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