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
牛尧
贵州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哲学导论”课程在哲学学科教学体系中处于基础性位置。本文以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开设的“哲学导论”课程为例,介绍前期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当前存在过于依赖经典文本、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历史维度等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师课堂定位等方面。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哲学; 高等教育
- 分类号:
B0-4;G64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哲学导论》后记[J]. 孙正聿.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2]面向通识人文素养培育的“哲学导论”课程建设与思考[J]. 徐竹. 通识教育评论. 2022(02)
- [3]哲学的当下与未来——张祥龙《中西印哲学导论》思想要义述评[J]. 蔡祥元.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01)
- [4]何者哲学,如何导论?——试析张祥龙先生《中西印哲学导论》的“范式突破”[J]. 朱刚.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01)
- [5]《哲学通论》后记[J]. 孙正聿.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09(00)
- [6]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特殊价值的阐发——读周海春教授《中国哲学导论》[J]. 李强.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02)
- [7]宋明理学的跨时空释译——《宋明理学哲学导论》介评[J]. 赖文斌,胡翠娥. 朱子学研究. 2019(02)
- [8]思想的起兴与辩证法的舞蹈——体会《哲学通论》[J]. 邹诗鹏.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