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史料 精于编纂体例——李存光、金宰旭编《“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文献补编》
张瑾瑜常彬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中韩学者李存光、金宰旭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文献补编》新收450余篇文献遗留,兼有史料发现与体例编纂之长。260余首旧体诗词汇入现代文学的流脉,释放出中国旧体形式书写现代韩国的巨大优势。游记以数量可观的篇目脱离出散文与纪实的模糊地带,单列一例。循着固定的行走路线,旅韩中国人的脚下印着政治的暗语。蔚为大观的韩国女性群像融合了对异国“他者”的想象,从“我”的视角出发,锚定以女性喻家国的高远立意。书中收录的珍贵资料着重反映了中韩两国在政治、文化上的互动和影响,特别是在反抗殖民、民族独立等方面的共鸣,延伸了中韩现代文学关系。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6.6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略论“现代文学”的建构问题[J]. 宋琦. 黄海学术论坛. 2010(02)
- [2]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以上海某高校本科生为例[J]. 杨蓉蓉. 文学研究. 2015(01)
- [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J]. 黄曼君.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 2007(00)
- [4]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试析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小说中所折射出的社会时代问题[J]. 徐英春,梁晓君. 华夏文化论坛. 2017(01)
- [5]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伶艺人形象研究综述[J]. 周丽娜,宋为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9(02)
- [6]语言:重新激发民族生命活力的本真存在——“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J]. 郭鹏程,张敏.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01)
- [7]文学插图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播[J]. 叶静. 艺术学界. 2020(01)
- [8]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图文一体的文本形态[J]. 齐童巍,杨莉. 艺术学界. 2020(01)
- [9]《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文性研究——以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研究为例[J]. 刘燕. 东方丛刊. 2021(02)
- [10]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显”与“隐”——评李宗刚《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J]. 金星.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