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读与人文“影像学”——关于数字人文的一些思考
李明晖田晓萌
吉林大学文学院
摘要:就根本逻辑而言,数字人文研究支持者的立足点是人文学科抽象领域研究的大势所趋,数字人文研究质疑者的立足点是人文学科具体领域研究的精髓与灵魂。任何研究都处在抽象与具体的张力之中,比较“人体透视技术之于医学”和“现代数字技术之于人文学科”,可将医学面临的上一次挑战,作为我们人文学科面临这一次挑战时的镜鉴,以“人机共读”概念为基础建立人文“影像学”,作为数字人文学术训练体系的框架。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TP399;G250.7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大学在“数字人文”中的角色和作用:重思理论与方法[J]. 朱青生. 数字人文. 2020(02)
- [2]数字人文忧思录[J]. 史睿. 数字人文. 2020(02)
- [3]美国数字人文教育计划的实践与启示[J]. 刘卫锋. 信息系统学报. 2022(02)
- [4]“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会议综述[J]. 邱玉倩,李梦月,赵小萱. 数字人文. 2021(04)
- [5]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进展[J]. 黄水清,刘浏,王东波. 情报学进展. 2022(00)
- [6]现在是去除知识区域划分的时候了吗?[J]. 克里夫·希斯金,威廉·华纳,文之. 数字人文. 2022(03)
- [7]面向文化遗产整理与人文研究的数字人文时间基础设施:学理基础、应用构想与实施路径[J]. 朱本军. 数字人文. 2022(04)
- [8]经典、细读与方法的演变[J]. 马修·威尔金斯,陈大龙. 数字人文. 2022(04)
- [9]这些数据中是否存在文本?——数字人文与证据保存[J]. 多罗西娅·萨罗,陈大龙. 数字人文. 2023(03)
- [10]传承、转化与超越:第二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 郝亚洁. 数字人文. 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