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时间基础设施“汉语统一时间标尺平台”使用指南
朱本军
北京大学图书馆
摘要:<正>中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整理与活化利用是数字人文领域最重要的实践方向之一。欲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首要者为在顶层做好“数字化”+“数据化”+“数字生态”的布局。其中,将非结构化文本转换为结构化文本的“数据化”尤为关键。对于文化遗产及文化遗产内容知识单元(例如地名、人物、职官、印章、斋堂馆舍等)的表达而言,将“大中华圈”内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中国语言文字; 计算机硬件技术
- 分类号:
TP39;H1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远读的系谱[J]. 泰德·安德伍德,伊豆原英悟. 数字人文. 2020(02)
- [2]文献杂俎[J]. 姜文涛,戴安德. 数字人文. 2020(03)
- [3]“数字人文的学术评价体系:定义与规范建构”研讨会发言汇编[J]. 王涛,陈静,吴雪映. 数字人文. 2021(01)
- [4]数字人文视域下二十四史论赞引语的言据性研究[J]. 汪蓝玉,朱玉彬. 数字人文. 2024(01)
- [5]数字人文与高校翻译课程融合性研究[J]. 李琳琳,陈俊岐,秦艳辉. 中国建设教育. 2024(01)
- [6]面向未来的创意写作教学[J]. 斯蒂芬妮·范德斯利,范天玉. 中国创意写作研究. 2021(01)
- [7]数字人文时代的翻译测试与机器翻译——基于CiteSpace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992—2022)[J]. 薛文枫,潘鸣威. 数字人文. 2023(02)
- [8]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实验室主任史密西斯教授访谈(英文)[J]. 詹姆斯·史密西斯,刘菲英. 数字人文. 2020(02)
- [9]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J]. 冯志伟,丁晓梅. 汉语研究. 2024(02)
- [10]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现状与未来(2015~2019)[J]. 龙晓翔,胡牧. 翻译与传播.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