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从永明到景龙:初盛唐近体诗声律规则的还原与重构

郝若辰陆泉宇

  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要:现阶段声律研究中存在一批尚未廓清的问题,如诗体判定时的古律互参、模型构建中的以今验古及自然合格率计算中的四声均等。文章在利用清华大学“声律智能分析系统”自动标引统计大样本唐诗声律病犯问题的同时,试图根据唐人声律文献,分别于四声律与平仄律系统下构建契合当时创作观念的声律模型,以唐律验唐诗,并将合格率数据与《广韵》四声字加权计算所得的“自然合格率”比对参证,衡量唐人作品对当世特定声律体系的遵守程度。大样本数据统计表明,永明律在初盛唐仍得到极高程度的遵守,合律度基本不低于新型的近体声律。通过逐年统计初盛唐宫廷集会场合作品及特定选本,五七言近体的定型时段在诸家旧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精确。不过诗体的定型并非一蹴而就的机械过程,初盛唐声律规则的传播轨迹、波动曲线也在对数据的擘肌分理和细致深描中体现出来,作者及其所属地域、群体、作品产生的场合等因素都对作品合律度乃至诗体形态的塑造构成不易量化的影响。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I207.22;K24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4 页码:61-84 页数:24 大小:2792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