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古典诗词“参横”意象的时令规律与审美价值——基于数字人文天象模拟技术的探析

刘梦涵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天象模拟技术在古典诗词意象发掘、情境重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参横”作为一个常见文学意象,其文学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天象模拟技术则为探究此问题提供了条件。论文以主流天文软件Stellarium为工具,经过基于大数据的模拟计算得到参横的时令规律,并以苏轼、朱敦儒、陆游、丘浚、朱彝尊、彭孙遹、纳兰性德、钱大昕、黄景仁等名家的代表作品为例,初步分析归纳出古典诗词中参横意象的审美价值:暮冬到初夏,参横出现在前半夜,因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作家主观感觉与之相伴时间更长,故往往被有意选用以延伸作品的时空张力;初夏到初秋之间没有参横天象出现,若作者将其写入作品,则多半借星象营造虚无缥缈的意境,在虚实相生中为抒发主观思想情感作铺垫;初秋到暮冬,参横出现在后半夜,若作品提及,则说明作家长夜未眠或惊觉梦醒,无论是内省自身抑或怀想他人,传情达意皆更为深刻。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3 页码:180-193 页数:14 大小:2249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