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
张丽萍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绝大部分储层具有“高储低渗”的特点,严重制约我国煤层气工业的发展。如何提高低渗透煤层的渗透率从而提高开采煤层气经济效益,是煤层气开采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多孔介质弹性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等理论,系统研究了温度影响下煤层中气体赋存运移变化规律,建立了包含煤层变形、气体扩散渗流、气体吸附以及温度效应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注热强化和注气驱替开采煤层气工程实践中,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1)研究得到了气体吸附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度与气体压力共同作用下的吸附方程。针对煤的裂隙-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包含温度效应的双重孔隙渗透率动态变化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煤体变形控制方程、气体运移控制方程、温度场控制方程。联立上述方程得到了包含煤层变形、气体渗流、气体吸附以及温度效应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 (2)以煤层气开采为背景,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煤层的温度直接影响煤层气的产出速率,温度越高,煤层气开采效率越高;煤层地应力越大,其渗透率越低,煤... 更多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地质学; 矿业工程
- 分类号:
P618.11
导师:
缪协兴;
学科专业:
固体力学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4046 页数:161 大小:9433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古交区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层气系统[D]. 汪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 [2]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 杨蕾.山东大学 2015
- [3]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分析[D]. 孙平.成都理工大学 2007
- [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研究[D]. 李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 [5]微波辐射下无烟煤热响应及煤层气运移规律[D]. 李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
- [6]煤层气富集区非地震综合物探技术及试验研究[D]. 陈进超.成都理工大学 2012
- [7]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 吴世跃.东北大学 2006
- [8]准南地区多层叠置煤层气系统选层压裂改造对策研究[D]. 唐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9]煤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和气润湿反转方法提高煤层气产量研究[D]. 马东.长江大学 2013
- [10]沁水盆地南部典型区块煤层气富集及可采性研究[D]. 王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