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的孔隙结构与热演化特征

郭慧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摘要:泥页岩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对页岩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的意义。热演化过程中有机质赋存状态的变化对孔隙发育影响显著,但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主控因素与相应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低压N2/CO2吸附、He密度法、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地质样品和热模拟实验样品的孔隙结构和体积的变化规律,力图阐明富有机质页岩热演化过程与孔隙发育的关系。本次工作主要认识如下:(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延长组长7、长9段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长7段样品的成熟度主体在生油初期和高峰期,而长9段样品的成熟度主体在生油后期和凝析油阶段。抽提后页岩甲烷吸附量明显高于干酪根,并且全岩甲烷吸附量与粘土矿物含量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干燥后泥页岩的甲烷吸附量受粘土矿物含量影响较大。(2)FE-SEM观察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中的有机质孔隙按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发育差、发育良好与高度发育四种。孔隙不发育的有机质包括高等植物来源有机质、固体沥青、层状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在充填在矿物颗粒之间的小块固体沥青中;孔隙高度发育的有机质具... 更多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地质学; 石油天然气工业

  • 分类号:

    P618.13

导师:

彭平安; 贾望鲁;

学科专业:

地球化学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576 页数:160 大小:12395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