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碳酸盐岩低应力差储层控缝高机理及工艺研究

米强波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目前国内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具有埋藏深、储层类型多样、油水分布复杂等特点。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的改造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压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以塔河油田为例,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厚度大,储层上下没有明显的应力遮挡层,酸压施工时人工裂缝易于在高度上延伸,从而影响人工裂缝长度,达不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同时缝高失控后会沟通储层底部水体,造成油井水淹,导致施工失败。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控缝高理论和工艺研究,加强小/无应力遮挡储层酸压改造技术的针对性,提高改造效果。目前碳酸盐岩储层控缝高技术主要借鉴砂岩储层控缝高相关理论、模型及工艺方法,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建立人工隔层等手段实现控缝高目的。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溶洞)发育、垂向应力差小,常规粉砂或粉陶建立的人工隔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形成的垂向阻力较小,且稳定性欠佳,不能满足深层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控缝高的需要。本文从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入手,分析了岩石力学、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天然裂缝及溶洞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考虑了酸液对裂缝高度延伸的影响,并研发了适合深层低应... 更多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石油天然气工业

  • 分类号:

    TE52

导师:

伊向艺;

学科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24 页数:139 大小:15593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